1. 首頁
  2. our-passion

對於丹麥藍的品牌堅持

藍色象徵愛與忠誠,是藝術家過去會大量使用的顏色。這通常是用作書寫的顏色。這也是皇家哥本哈根專業畫師擅長使用的顏色。

藍色有無數的色調和細微差別。最純正、純淨的藍色「群青藍」就是彩繪於皇家哥本哈根經典唐草系列餐具的盤面。在數千年前,亦即西元前 2600 年,埃及和其他各式文明使用鈷創造強烈的藍色,用於玻璃製品、上釉和陶瓷。

 

將近 7000 年前,埃及人將藍石青金岩壓碎成細緻的粉末,用於眼妝顏料和牆上壁畫。後來,中世紀的畫家學習使用石頭的色彩繪圖,產生群青藍這個顏色。

 

<em>「…我終於找到了,這就是真正的藍色。噢,這感覺多麼明亮。噢,這如同微風般清新,如同深藏的祕密般深邃,如同毫無疑問般完整。」她用顫抖的雙手將罐子捧在胸前…</em>

 

引自老赫雷娜女士獲贈繪有藍彩的中國瓷罐時的呼喊。引言取自伊莎·丹尼森(丹麥小說家凱倫·白烈森的筆名)的《冬季故事》(Winter’s Tales )中〈戴著康乃馨的年輕男子〉(The Young Man with the Carnation)。

 

皇家哥本哈根的藍色顏料稱為鈷鋅矽酸鹽,其中鈷提供了獨特的藍色。起初,皇家哥本哈根從挪威的「Blaafarveværket」取得鈷,這間公司稱為「藍色工廠」,在整個 19 世紀負責提供全球百分之 70 到 80 的鈷產量。

 

藝術家的「藍調」

綜觀整個歷史,藍色一直是重要的表達方式。有些藝術家使用藍色表示過剩的資源和財富,而其他人則使用藍色表達情感,例如巴勃羅·畢卡索便經歷過一段明顯的「藍色」時期。

丹麥藍畫師的簽名

藍色用於許多皇家哥本哈根餐瓷的唐草彩繪。瓷器繪製需要在冗長且複雜的過程中,保持極佳的精確度和專注度。丹麥藍畫師花費四至六年學習其工藝技術。並在作品背後簽上畫師自己的簽名;乍看之下,繪製出的唐草圖案可能看起來相同,但每位畫師能夠立刻辨認出自己和同事的作品。完成之後的畫師個人簽名會再手繪上皇家哥本哈根的三條水波紋,代表三個丹麥海峽:桑得峽、大海峽和小海峽。

 

白底丹麥藍

18 世紀是陶瓷藍彩繪製的頂峰。當時,歐洲瓷廠向東方的中國尋求靈感,因為這裡的瓷器繪製傳統具有很深的根源。皇家哥本哈根(當時為皇家瓷廠)的創辦者 Frantz Heinrich Müller 也不例外。他從中國將風格化的菊花主題瓷器進口到丹麥,在丹麥發展並精製成群青藍的圖案,亦即今日所知的皇家哥本哈根唐草系列瓷器。

 

藍色 - 小而大

在丹麥,我們將平邊唐草系列視為自身文化傳統的一部分,且我們都以某種方式與之有所連結。平邊唐草系列作品經由代代相傳,可見於許多丹麥的住家中。數個世紀以來,皇家哥本哈根製作了 1,500 到 2,000 種不同的瓷杯、瓷罐、瓷碗和瓷盤;全部都是鉅細靡遺的手繪作品。該系列中也有較特別的物件。在 1800 年代早期,平邊唐草系列十分令人嚮往,而且從洗臉盆到夜壺,到處都能發現這類圖案。

 

本網站中使用 cookie,欲查詢有關本網站使用 cookie 方式之詳情,及若您不希望在電腦上使用 cookie 時應如何變更電腦的 cookie 設定,請參閱本網站「隱私權及網站使用條款」之 Cookie 聲明。您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本公司得按本網站使用條款之 Cookie 聲明使用 cookie。

了解更多 >
我知道了